以前一阶段高中三年级复习中我发现同学们在办法上存在明显的问题,如忽略入门知识落实,常识缺少条理性、系统性,调动和运用常识的能力差等。要想在高中三年级复习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应该注意以下两个重点环节。

  天津第一中学 刘建华

  1:夯实基础

  高中三年级政治复习第一轮主如果以基本考试知识点串讲为主线,目的是让考生夯实基础。高考考试虽然是能力选拔性的测试,但它不脱离教程,2008年天津文综卷28题考查民主党派有哪些用途、31题考查政府的职能、33题考查实践和认识的关系、34题考查宏观调控的方法、38题第一问考查个人和社会进步的关系等,这类问题都不难,都能直接在教程中找到答案。因此,夯实基础是高考考试复习的最重要环节,更是决定高考考试成败的重点。怎么样夯实基础呢?夯实基础不等同于背书,它包含以下几个层次:

  (一)第一要夯实考试知识点常识

  教师和考生要根据考试大纲(天津2009年考试大纲尚未颁布,教师和考生可先借鉴2008年其他课改省市的考试大纲,待天津考试大纲颁布后再行对照)的需要在教程中找到有关考试知识点所对应的基本定义、基本原理、基本看法、基本事实,对这类要点进行剖析、理解,要做到全方位准确细致。

  全方位是指但凡考试知识点中涉及的基本定义、基本原理、基本看法、基本事实都要阅读、剖析、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教师与考生都不可以随便增删要点,增会给学生添负担,删则或许会导致高考考试中的丢分。

  准确是指考生对基本定义、基本原理、基本看法、基本事实的理解和记忆要准确,不可以大概差不多,需要对相似、有关、错误的定义、看法等进行比较和辨析。比如,在政治日常讲到的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各自的意思是什么,两者有什么不同等;另外,政治学科的年代性也需要考生准时更新常识,保证准确性。如党的十七大召开后,深化了科学进步观等内容,考生要准时结合党的十七大报告修正教程。

  细致即对一些基本定义、基本原理、基本看法中涉及的关键字要进行细致的分辨,特别要抓住这类关键字的特点对它们进行区别。如经济日常讲,国内政府宏观调控可采取经济方法、法律方法和行政方法,考生在复习时不只要了解有这几种方法,还要学会这几种方法在现实经济日常的具体表现,更要区别这几种方法的不同特点;又如政治日常讲的中共的领导方法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执政方法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这6个词该怎么样理解和区别,都是在复习中需要细致入微地学会的。

  纵览近几年的高考考试题尤其是选择题,对入门知识的考查不只需要能记忆,更侧重考查学生对入门知识学会的准确和细致的程度。

  (二)要重点落实考试知识点中的主干常识,深入剖析主干常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高考考试试题的容量有限,不可能对每个要点都面面俱到,更多的是考查学生对常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和把握。这就需要考生要在微观(前面议到的全方位准确细致)复习考试知识点常识的基础上站在宏观的角度提炼出主干常识即重点的、在教程结构和常识结构中起骨架用途的常识,深入剖析主干常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主干常识串联成常识链,如此能够帮助提升复习的实效。不然在头脑中的常识都是散乱的点,在解题时就会出现理不清因果、不知从何说起、想到什么写什么、缺少逻辑性等问题。比如在经济日常讲的生产、消费、投资、财政、物价它们都是相互联系的主干常识。

  2:在教学实质中,常常有学生问:老师,如何才能把剖析题的答案写全方位呢?为何我一直漏点呢?这反映了学生调动和运用常识剖析问题的能力不高。调动和运用常识的能力是政治学科的基本能力,它来自于对常识细节和常识体系的深刻理解。提高这一能力,要在挖掘主干常识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搭建常识体系,从整体上把握教程。借用常识体系的帮忙,考生能顺畅地达成审题、提取有效信息确定某个答卷要素在常识体系中捕捉到这一要素,并确定以这个要素为核心的常识链调动和运用这一常识链剖析问题这一过程,从而达到高考考试的能力需要。

  伴随2009年1月中下旬高中三年级政治第一轮复习的结束,第二轮复习马上展开。第二轮复习以时政热门为主线展开,以考试知识点常识与时政热门的结合为目的,做到用理论剖析实质问题,这对考生调动和运用常识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需要,因此构建常识体系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二轮复习的效果。

  对学科常识体系的建构不是对常识的简单堆砌,要遵循科学的办法和原则来打造相应的常识体系。比较常见的办法有:

  (一)分模块、抓标题

  高中政治学科教程在撰写体例上可分经济、哲学、政治、文化4个模块,每一模块都有三级标题:课题、节题、框题。这类不同模块、不同层级的标题本身就体现了教程常识的逻辑关系。考生可以绘制出每一个模块、每一个单元的常识体系图,如此就能帮助考生直观揭示单元常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每个考试知识点在教程中的地位,在常识体系中学会某一个要点,分清因果,在前后相继的关系中去把握这个要点。

  (二)抓主线

  把教程的内容按主体、性质、主题等分门别类,做到常识的纵向延伸和横向辐射,从而融会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比如政治生活教程根据不一样的主体可以分为国家(政府)、中共、公民不一样的主体,围绕不同主体可以延伸和辐射出多条常识链;抓住民主政治建设这一主题可辐射全书内容:包含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规范、基层民主规范、依法保护公民民主权利、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规范、民族地区自治规范、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倡导等。

  (三)以问题为中心

  对于一个重点知识的把握,要弄清它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一般可以通过抓住是什么、为何、如何3个问题,这就是大家所说的以问题为中心建构学科常识体系。在解决某些具体的问题时考生容易出现知而不全、思而不达的现象,这个时候建构以问题为中心的常识体系就能活化入门知识,产生事半功倍的成效。比如2007年重庆卷38题:

  某些地方政府管理理念错位,为提高城市形象,忽略民生问题,要建无摊贩城市。现在,上海的无证摊贩约5万个,上海政府经调查研究,一改往日对马路摊点一律封杀的做法,颁布《城市设摊导则》,规定:部分市区路段经市民赞同,便可设置部分便民摊点,政府颁发临时许可证,这既可扩大就业,便捷居民生活,又可规范城市摊点管理。运用政治知识剖析上海政府的做法。 (12 分)

  重视整理

  思路

  简析

  答案

  简析:

  上海政府做了哪些

  对涉及民生问题的摊点市场进行调查和监管,为社会进步创造好的社会环境,履行了国家的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上海政府为何做?

  ①国家性质决定政府的性质和职能。

  ②上海政府的做法,贯彻了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原则。

  ③坚持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上海政府做的结果、意义怎么样?

  扩大就业,便捷居民生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构建常识体系的办法有不少,归结起来是抓点、连线、织网,打通界限,无论常识体系是什么样的,它们都有一个一同目的:借助肯定的学科常识体系记忆理解常识,在运用常识体系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调动和运用常识的能力。

  政治高考考试复习办法有不少,需要考生逐步提高的能力也还有很多。上述建议期望可以帮助同学们在2009年1月中下旬,在第一轮复习中强化入门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在此基础上,打造科学适当的常识体系,为第二轮复习打下好的基础。